Screening Guidelines for Most Common Cancers

(摘自~ 橙 縣 華 裔 癌 症 資 訊 指 南 ~ Orange County Chinese Cancer Resource Guide)

美國癌症協會準則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癌症部位 檢驗/測試 性別 年齡 次數
乳房 Breast 乳房自我檢查 Breast Self Exam 20歲或以上 每月1次
臨床乳房檢查 Clinical Breast Exam 20歲至39歲 每3年1次
40歲或以上 每年1次
乳房X光攝影檢測 Mammography 40歲或以上 每年1次
子宮頸及子宮 Cervix Uteri 子宮頸抹片檢查 Pap Smear 有性生活3年或21歲或以上者 每年1次,若連續3年或以上化驗結果都正常時,可減少次數
骨盆腔檢查 Pelvic Exam 21歲至39歲 每1~2年1次
大腸/直腸 Colon & Rectal 大便潛血反應測試 FOBT 男女 50歲或以上 每年1次
和 And
軟性乙狀結腸鏡檢驗 Flexible Sigmoidoscopy 男女 50歲或以上 每5年1次
或 OR
下消化道攝驗和鋇劑灌腸攝影 Total Colon Exam with 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 男女 50歲或以上 每5~10年1次
或 OR
大腸鏡檢驗 Colonoscopy 男女 50歲或以上 每5~10年1次
攝護腺(前列腺) Prostate 攝護腺抗原血液檢驗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 50歲或以上 每年1次
直腸攝護腺觸診 Digital Rectal Exam (DRE) 50歲或以上 每年1次

 

史丹福大學亞裔肝臟中心準則
Asian Liver Center at Stanford University Guidelines

癌症部位 檢驗/測試 性別 年齡 次數
肝 Liver 一般人
血液轉氨脢(霉)含量測試 /ALT(肝功能) 男女 45 歲或以上 每年1次
B & C 型肝炎帶原者
血液轉氨脢(霉)含量測試 /ALT(肝功能) 男女 30歲或以上 每6個月1次
血液甲胎蛋白含量測試/AFP(早期肝癌檢查) 男女 30歲或以上 每6個月1次
肝部超音波Ultrasound(早期肝癌檢查) 男女 30歲或以上 每年1次

 

乳癌(Breast Cancer)

乳癌可能有哪些症狀?

大多數早期的乳癌並無症狀。 觸摸乳房時發現腫塊。 新發現過去所沒有的乳房變化或乳頭凹陷。 乳房皮膚表面呈橘子皮狀、硬化、結疤、紅腫、潰爛或流膿。 乳頭出血或有液體流出。 乳頭出現變色,變形、發癢或潰瘍。

您應該做什麼?

■ 乳房自我檢查 (Breast Self Examination) 自我檢查乳房有無腫塊或其他可疑的變化。若有可疑的狀況,應立即去找看醫師。從20歲起女性應每月在月經後5-7天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已停經的婦女應選定同一日,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 臨床乳房檢查 (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 由醫師或護士等醫護人員做乳房檢查。 所有20~40歲的女性,每三年應做一次臨床乳房檢查。 所有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應做一次臨床乳房檢查。

■ 乳房X光攝影檢測 (Mammogram) 以一種乳房檢查的特殊X光儀器,可以找出用觸診無法檢查出的腫瘤。 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應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測。 凡有直系家屬罹患過乳癌的婦女應請教醫師什麼時候開始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測。

 

子宮頸癌 (Cervical Cancer)

子宮頸癌可能有那些症狀?

■ 大多數早期的子宮頸癌沒有病癥。

■ 性交後陰道出血。

■ 經期過長或是經血多於正常情況。

■ 在兩次月經之間陰道間歇性出血。

■ 停經之後陰道仍然出血 (出血量可能很少)。

■ 非月經性的下腹部疼痛。

■ 陰道流出異常分泌物並有時帶有臭味,陰道流出黃色液體。

您應該做什麼?

■ 子宮頸抹片檢驗 (PAP Test) 這種檢驗可以篩檢出子宮頸上或內部不正常的細胞或癌細胞。 婦女應在開始有性行為之後三年或是21歲開始做子宮頸抹片檢驗,通常每年一次。 從30歲開始,若是連續三年檢查結果都正常,則這種篩檢可以改為2至3年做一次。 在做子宮頸抹片檢驗的同時,應該請醫生同時做子宮其他生殖器官(如輸卵管、卵巢)與乳房的檢查。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

大腸/直腸癌可能有那些症狀?

大多數早期罹患大腸/直腸癌沒有病癥。

■ 持續性的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如持續瀉肚子、腸蠕動減慢造成排便困難或是大便變細,持續數日。

■ 排便後,持續性的便意不消。

■ 肛門或大便中發現有血 (深褐、黑或紅色) 。

■ 持續性的胃痙攣或是持續性肚痛。

■ 體虛弱、疲倦和貧血。

您應該做什麼?

■ 大便潛血反應測試(FOBT) 這個測試是用來檢測,在固體糞便中潛伏的便血。5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每年應做一次大便潛血反應測試檢查。

■ 大腸鏡檢查(Colonoscopy) 醫師會給輕微的安眠鎮定劑,使用光纖軟管由肛門置入,可以檢視整個大腸和小腸終端區域。息肉可經大腸鏡檢查出來,並可同時摘除,不致惡化成癌症。 50歲起每5年應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有息肉,二年後需再檢查一次。

 

肝癌(Liver Cancer)

肝癌可能有那些症狀?

■ 大多數早期肝癌沒有病癥。

■ 體重減輕,沒有胃口。

■ 右上腹腔疼痛。

■ 腹部腫脹、積水。

■ 男士乳房腫大。

■ 凝血功能失常,引起胃腸出血或是皮膚烏青。

■ 眼睛及皮膚呈現黃色,即「黃疸」。

您應該做什麼?

■ 亞洲人很多是有肝炎病歷,而肝炎會轉化為肝硬化,之後會變成肝癌,所以要儘早做肝炎血液篩檢。

■ 立刻接受測試
請您的醫師為您做特定的血液檢驗,查看是否有B型肝炎的表面抗原(HbsAg),這是慢性感染的標示,(一般例行體檢不會包括這項檢查,必須自己主動要求醫師。) 。如果您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測試結果呈陰性(Negative),表示你不是B型肝炎帶原(菌)者,應立即再接受B型肝炎表面抗體測試(HBsAb),查看是否已有抗體。若B型肝炎表面抗體測試結果呈陽性(Positive),則表示你是對B肝型肝炎(Hepatitis B)已產生抗體有了免疫力。如果您的兩項化驗結果皆呈陰性,表示您雖不是B(乙)型肝炎帶原(菌)者,但您對B(乙)型肝炎亦沒有免疫力,應儘快接受完整三針的B(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如果您的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測試結果呈陽性,則表示你已是B(乙)型肝炎帶菌者,務必儘快咨詢醫師,定期做追蹤檢查。

■ 接受肝癌篩檢 B型肝炎帶原者,首先要抽血檢查肝功能,如果不正常表示有慢性肝炎,需要進一步檢驗病毒的量,決定需不需要治療B型肝炎。今後必須每6個月做一次α-血液甲胎蛋白(AFP)測試和轉胺脢(ALT或SGPT)含量測試,且在30歲以後,每年要增加肝部超音波檢查。定期複查十分重要,因為一次性檢查不足以發現早期肝癌。

 

攝護/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攝護腺/前列腺癌可能有那些症狀?

■ 大多數早期攝護腺癌沒有病癥或與良性肥大相似。

■ 排尿困難。

■ 排尿無力。

■ 排尿量減少而排尿次數頻繁。

■ 夜尿頻率增加。

■ 背部臀部及骨盤部疼痛不止。

您應該做什麼?

50歲以上的男性應每年做一次攝護腺癌篩檢。有家族病史的男士應請教醫師何時開始定期篩檢。

1)攝護腺特殊抗原驗血檢查 (PSA) 一種簡單的驗血檢測,指數超過4以上就應該請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2)直腸攝護腺觸診 這是醫師戴上手套,以手指由肛門伸入去觸摸,診察攝護腺是否有任何異常的地方,或可能是不正常的癌症硬塊。

 

胃癌(Stomach Cancer)

胃癌可能有那些症狀?

■ 大多數早期胃癌沒有病癥。

■ 胃氣痛(或稱心灼熱 Heartburn),消化不良,胃潰瘍持久不癒。

■ 體重下降,沒有食慾。

■ 吞嚥困難。

■ 飯後有腹脹,嘔氣的感覺。

■ 腹部腫大。

■ 少量進食後,胸骨下方就有飽脹的感覺。

■ 暈眩、嘔吐甚至吐血。

■ 便血或黑色糞便。

■ 貧血性疲勞(胃壁出血引起)。

您應該做什麼?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胃癌篩檢的準則,但是無論如何,如果有上列病徵,請立刻與您的醫師討論,可能需要接受胃鏡或螺旋菌的檢測。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

鼻咽癌可能有哪些症狀?

■ 頸部出現不明腫塊。

■ 鼻涕中帶血絲、痰中帶血絲或反覆性的流鼻血。

■ 單耳的耳塞、耳鳴,覺得耳內有水流聲或聽力減弱。

■ 鼻塞、膿鼻涕或單側性頭痛。

■ 眼睛看東西有兩個影子、眼球活動障礙或顏面神經麻痺。

您應該做什麼?

■ 鼻咽腔檢查及鼻咽纖維內視鏡,以便儘早診斷和治療。

■ 使用放射治療,或併用化學治療。

■ 提供身體足夠營養,以對抗疾病,並注意心理調適。

■ 尋求家人、親友及其他支持團體的協助。

 

肺癌(Lung Cancer)

肺癌可能有哪些症狀?
■ 全身疲累、食慾不振、日漸消瘦。

■ 久咳不癒(兩星期以上)、痰液增加,甚或血痰出現。

■ 肺部發炎或肺積水,聲音嘶啞和吞嚥困難。

■ 若癌細胞轉移,則可能有頸、面、手、皮膚或其他臟器之腫脹。

您應該做什麼?

■ 吸煙者須立即完全戒煙。

■ 胸肺X光檢查,以顯示可疑之處。

■ 光導纖維支氣管內窺鏡檢查,以確認病況、範圍,並評估切除之可行性。

■ 癌細胞檢查,評估是否進行放射治療或化療。

=========================================================================

華人常罹患的癌症

華人對癌症有許多誤解以至於「談癌色變」。雖然一生中每四位華人就有一位會罹患癌症,並且癌症是海內外華人死亡原因的首位;但有些癌症可以藉由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降低致癌率,有些癌症可以藉定期檢驗而早期偵測和治療。無奈,許多華人不知癌症的普及性,而忽略了早期偵測、診斷、治療的良機。又因諱疾忌醫,在抗癌路上跌跌撞撞,吃盡苦頭。

下表顯示華人常罹患的癌症因居住地區而異。各地華人移居美國長期居住後,因生活習慣和飲食內容美國化,便容易罹患美國人常患的癌症,如前列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但前列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和肝癌的前身(B型肝炎)都有定期檢驗程序可以早期偵測癌症病變。並且,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例如:戒煙,少喝酒,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少吃紅肉、動物性脂肪、醃烤燒炸和精製的食物,保持適當體重,和經常運動也可降低致癌率。  

各地華人常罹患的癌症列表–最新!

 

1. 美國(2008)
2. 台灣(2009)
3. 香港(2012)
4. 大陸(2010)
第一位
前列腺
第二位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
第三位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
前列腺
第四位
大腸直腸
子宮體
食道
食道
第五位
子宮體
前列腺
子宮體
甲狀腺
大腸直腸

數據來源:

1.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 中華民國衛生署民國98年癌症登記年報.

3. 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病資料統計中心, 2012年.

4.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 Annual report on status of cancer in China.

 

各地華人常罹患的癌症列表

1. 美國(加州2008)
2. 台灣(2005)
3. 香港(2008)
4. 大陸(2002)
第一位
前列腺
第二位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
第三位
大腸直腸
大腸直腸
前列腺
第四位
子宮
口腔
大腸直腸
子宮體
食道
第五位
卵巢
前列腺
子宮體
鼻咽癌
甲狀腺
大腸直腸
食道

 

數據來源:

1. California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08.

2. 中華民國衛生署民國94年癌症登記年報.

3. 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病資料統計中心, 2008年.

4.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gistries預估.

乳房密度和塊狀與乳房檢查關聯

from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Focused on Health 10-/20121
Adelina Espat, 鄧福真翻譯和整理
轉載自(德州休斯頓)光鹽社月訊-2012年10月

亞洲婦女的乳房密度(Breast Density)相對的比白人婦女來的高1,密度高和有塊狀的乳房是否會影響的乳房檢查結果。根據MD Anderson 癌症預防醫療主任Thereasa Bevers 醫師2,答案是的。但是有密度高的婦女也不要因此,不做定期乳房攝影,因為早期發現的乳癌治療效果很好。以下是 Bevers 醫師的更進一步解說兩者間的關聯。

密度高的乳房 (Dense Breast)3
婦女的乳房密度高有較多的腺體組織(Glaudlar Tissue),這些腺體組織造成乳房攝影(Mammogram)的影像不容易清楚分辨不正常的腫塊。Bevers 醫師指出 ,雖然是不容易偵測 ,但是,不是不可能。尤其是現在普遍使用數位攝影〔Digital Mammogram〕比較容易發現不正常的地方。為了更小心起見,乳房密度高的婦女,可以額外要求做乳房超聲波檢查〔Ultrasound〕,來偵測任何有不正常的地方。做超聲波之前,要您的醫師確認您的醫療保險,是不是有含蓋這項檢查,有的保險是不給付的。

乳房的大小
乳房的大小不會影響您得乳癌的風險,但是,它會影響您的乳房攝影檢查和臨床檢查。例如,乳房較大的婦女比乳房小的婦女,需要多照幾張照片。因為,醫師要確認有足夠的照片含蓋所有的乳房組織。同樣的,在臨床乳房檢查中,乳房較小的,醫師比較容易發現腫塊。這也是為什麼對乳房較大的婦女,每年做乳房攝影是很重要的。因它可以找到醫師臨床檢查觸摸不到的不正常腫塊。

塊狀乳房〔Lumpy Breast〕
有些婦女的胸部有較多像米粒一樣的塊狀 (lumps)。有些人認為這些塊狀,會增加得乳癌的風險。Bevers 醫師指出,這是錯誤的說法。塊狀乳房,是乳房內纖維囊性改變(fibrocystic changes) 的結果,這些塊狀,有時候是婦女乳房組織正常的一部分。只是它們屬於不平滑的部分,它們不會增加婦女患得乳癌的機率。

另外,有些婦女擔心,這些塊狀使她們不容易發現不正常腫塊。Bevers 醫師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婦女仍可感覺出不正常的狀況。這就好像把塊狀乳房想像成一袋豆子,當您放進一個石頭在這袋豆子粒,您一定能感覺到,這塊石頭與其他豆子非常不一樣。因此,您一定可以感覺得不正常的腫塊。因它與正常的腫塊是不一樣的。

當您做乳房攝影時,很重要的是,把過去的乳房攝影結果或照片告訴您的醫師。因為,醫師可以與過去的片子比較。如此,比較容易偵測任何不正常的變化。

乳房植入物〔Breast Implants〕
有乳房植入物的婦女仍會得乳癌,因為她們仍有乳房組織。因此,這些婦女每年仍然要做乳房攝影乳房攝影和臨床乳房檢查。乳房植入物可能導致在做乳房攝影時,比較不容易看見乳房組織。因此,照像師可能會多照幾張片子。尤其是從側邊上照像,為了要清楚看見乳房組織。

最後,Bevers醫師說:不管您乳房的大小,有無纖維囊腫,或植入物,自我認知〔Selff-awarness〕是很重要。平常多注意您的乳房的形狀和觸摸感覺的改變,如此可以馬上注意到不正常的訊號。

說明:

1. 資料來源: Nie, Ke, et. al. 2010. “Age-and race-dependence of the fibroglandular breast density analyzed on 3D MRI.”Medical Physics 37(6): 2770-2776, June, 2010.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85945/.

2. Therese Bevers, M.D., is medical director of MD Anderson’s Cancer Prevention Center. Did you know you can get you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exams along with a personalized prevention plan at MD Anderson’s Cancer Prevention Center? 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day by calling 713-745-8040. 在休士頓可打此電話預約乳房檢查。

3. 婦女的乳房密度可分為1 至4級。1 級是低密度,大部分是脂肪組織 (fatty tissues); 4 級是高密度,大部分婦女在2 至3級。美國一些州如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 和德克薩斯州 (Texas) 通過州法,要求醫師們在乳房攝影的結果報告中包括乳房密度的資訊。(資料來源: Sy, Stephanie and Cara Lemieux. 2011.“The cancer risk factor you have probably never heard of”ABC-Good Morning America, 10/5/2011, http://abcnews.go.com/Health/dense-br … telling/story?id=14673580)

=======================================================================

大腸癌與你

羅裕康醫生

在美國患大腸癌的人有相當多,此癌僅次於肺癌,佔美國十大癌症的第二位,每年就有十三萬個新病例,而每年死亡於大腸癌的人也超過五萬五千人,相對來說,大腸癌在亞洲較西方國家少,可能和傳統的飲食有關。

一直以來,西歐、北美等國家的大腸癌發病率甚高,大都認為高動物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是發病的因素,大腸癌包括直腸癌與結腸癌,在中國男性腫瘤死亡率中佔第五位,女性佔第六位,而在美國大腸癌則僅次於肺癌,佔十大癌症的第二位。

近年來香港、台灣及世界各地大腸癌的新症不斷上升,在香港每年新症數目均超過二千宗,比十年前增加超過二成,在台灣每十萬男性中有11人,女性8人發生大腸癌。這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習慣西化有一定的關係。

大腸癌病發病率有地域性的差別:歐美開發的國家發生率最多,開發中的國家次之,非洲及拉丁美洲最低,東方人較西方人少,50-60歲間發生率最高,20歲以下極少。第一代日本人移民美國,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與日本本土相似,但第二代、三代日本人(日裔)則有2.5倍高的羅患率。亞洲的猶太人與歐美的猶太人大腸、直腸癌的羅患率也不同,歐美的猶太人約三倍於亞洲的猶太人。

大腸、直腸癌主要是腺癌,在發生部份部位以乙狀結腸40%及降結腸35%最多,其餘發生於盲腸8%,升結腸、橫結腸16%。

大腸的功能:

食物經胃部進入小腸,小腸吸收食物的營養後,便將剩下的渣滓運進大腸,大腸的功用是負責吸收水份及電解質。在吸收過程完畢後,無用的渣滓,便會經直腸由肛門排出體外。

病因:

大腸、直腸癌的形成,與肉食(特別是生牛肉)、高脂肪與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的食物習慣有密切關係,病發成因有下列五大因素有關:

1. 飲食: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新鮮蔬果等的比例。 2. 微量營食素:如維生素A、C、D、E 磷、鈣等的存缺。 3. 血清營養成份,膽固醇,糖脂類,尿素的指標。 4. 體格素質、體重指數、體力活動指數的平衡。 5. 生活習慣,抽煙飲食的操控。

病徵:

大腸、直腸癌總括的病狀計有:大便帶血,肛門出血,腹部隱痛,排便習慣改變,裏急後重(大便解完仍想再解),長期貧血,體重減輕,末期或可摸到腹部腫塊及淋巴腺腫大等。大腸癌臨床表現相當多,隨著腫瘤所在的位置不同,症狀亦有差異,我們通常以橫結腸的中點來區分,左右側結腸。

1. 右側結腸管腔較大且殘渣為液體狀,功能以吸收水份和電解質為主,很少引起阻塞,較典型病徵為慢性大腸出血而造成貧血、腹瀉、下腹隱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因血液與糞便混合,病人往往不易察覺出血,因此便秘、腹瀉交替發生(大便習慣改變)反而是唯一早期發現的症狀,至於摸到腫塊或體重減輕已經是晚期的現象了。

2. 左側結腸管腔較窄,且殘渣為固體狀,較容易因腫瘤長大而壓迫使便糞變細(以前是香蕉,如今是鉛筆),引至便秘、腹瀉甚至腸道阻塞,大便次數增加,陣發性腹痛等。

3. 直腸及肛管癌—早期病狀為肛門不適及隨時都想大便的感覺,而排便時太用力,則有肛門劇痛現象,並有鮮血排出,細心觀察,大便變幼如絲帶,並附有黏血液。

診斷:

1. 大便潛血檢查—五十歲以上人仕,一般週年體檢,家庭醫生都會給病人作大便潛血檢查,若有重覆陽性反應(素食三天,連續檢查三次,如三次均屬陽性反應),則建議作大腸內窺鏡診斷潛血從何而來。

2. 肛門指檢—由於約五成的腫瘤發生在肛管和直腸內,醫生可通過這簡單方法來作初部的診斷。

3. 鋇劑灌腸x光造影檢查—是診斷乙結腸和直腸癌的有效方法。

4. 內窺檢查— a) 堅硬或柔軟直腸鏡可伸入直腸20公分。 b) 柔軟光纖維內窺鏡更可伸至60公分,直達盲腸,可觀察整個大腸,並可取得活組織作病理化驗,對早期發現甚有幫助。

5. 血液中腫瘤胚胎抗原(CEA)—是從大腸癌細胞分離出來的,即正常細胞所沒有的,因此它在血中的濃渡會隨著大腸癌的發生而升高,手術後,CEA可助偵測大腸癌有否復發。

治療:

1. 手術切除是大腸癌唯一根治的療法,診斷後要盡早切除,切除範圍包括腫瘤和周圍的一段大腸,以及附近的淋巴組織,醫生然後將剩下的兩端大腸接駁。對於直腸癌,醫生需要按腫瘤的位置而選擇不同的切口,若腫瘤太接近肛門,醫生便需將肛門及附近組織切除,將大腸末端在腹壁拉出,縫在腹面,稱為「造口」或「假肛」,以後病人便需在造口的位置貼上造口袋,以收集排泄物。

2. 放射治療 (Radiation Therapy)

3. 化學藥物治療 (Chemotherapy)

4. 免疫治療 (Immunotherapy)

除手術療法外,其他的果效均不顯著,只能作輔助療法,用於手術後以減低復發機會。

預防:

大腸癌與長期進食高脂肪食物有關,我們應當盡量減少脂肪的攝取量,而多進食高纖維質的食物,如生果,蔬菜,五穀,豆類等那些不能消化的部份。高纖維食物有助減少身體吸收脂肪量和幫助排泄,有助預防大腸癌,運動亦證實能減低大腸癌的病發機會,因體力勞動能加速大腸蠕動,縮短糞便內致癌物接觸大腸內膜的機會,大大降低大腸癌的危險,運動量—如每日半小時快步走的運動,也可減低患大腸癌的機會。

早察覺最重要 — 從有了病徵至手術治療,病人往往浪費了不少時間,以至錯過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先機,而早期的大腸癌的治愈率相當高,但若拖延至晚期才處理,則變成病入膏肓了。

因此最重要是人人提高警覺,若發現大便習慣改變,如增加次數或便秘,大便見血,大便變細,裏急後重(大便後仍覺大解)等症狀,應立即接受專科醫生的診斷和治療,若能早期診斷療,則能根治此癌了。

(原文曾刊在號角月報2010年6月美西北版。)

可以預防的癌症

除了從飲食習慣降低致癌率外,下列癌症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和接受定期檢驗來預防或早期偵測。

皮膚癌
長期過度日晒容易造成皮膚癌,因為紫外線可能傷害皮膚細胞的基因。因此,預防皮膚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長期過度日晒。除了避免紫外線 (UV)最強的時段(早上10時到下午4時)在戶外活動外,不然就是戴遮陽帽,穿長袖衣褲,還有塗防晒油(SPF15以上)。白天游泳時也要塗防水的防晒油。

肺癌
使用菸草製品是造成肺癌主要的原因,同時也容易造成口腔癌、喉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因此,戒菸是避免肺癌和其他相關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手煙也對人體造成同樣的威脅,因此要避免。有些政府機構提供戒菸計劃給希望戒菸的人。如果你吸菸或使用任何菸草製品,為了你自己和那些與你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同事的健康著想,要早日戒菸。

大腸直腸癌
研究顯示高脂肪的飲食和常吃燒烤的肉類容易增加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因此,少吃紅肉、含高動物性脂肪的食品、燒烤醃炸的肉類和精製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取和促進通便,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此外,一般人50歲開始做大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壁有任何息肉時,可以取出息肉加以化驗,以確定它不是惡性腫瘤。腸壁裡的息肉如不早期取出,經過一段年日就有可能轉為惡性腫瘤。透過大腸鏡檢查除去息肉,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如果你的家族裡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你應提早從45或40歲就開始接受大腸直腸癌定期檢驗(請參考癌症定期檢驗項目)。

子宮頸癌
研究顯示吸煙、太年輕即有性生活、或性伴侶多的女子容易罹患子宮頸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婦女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比沒有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婦女高10倍。因此,開始有性生活三年後或21歲以上的婦女,每年應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以便發現早期症狀。若連續三年檢查結果正常時可兩年再做一次。癌症前期和零期子宮頸癌的治癒率高達100%。

肝癌
經常喝酒,B型和C型肝炎患者會導致肝硬化或肝癌。B型肝炎是經由感染的血液或體液傳染,亞裔感染者大都是由B型肝炎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傳染給嬰兒,或是在孩童期(如共用牙刷、血液接觸傷口等)受到感染。因此,每位亞裔都應該接受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HBsAb)檢驗。如果沒有抗體或抗原的人就要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30歲以上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應接受肝癌檢驗。肝癌的檢驗是 (1) 每半年驗血液裡的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 Protein,AFP)和 (2) 每年作肝部超音波。透過定期肝癌檢驗可以早期發現肝癌病變,以便儘速醫治,提高存活率。戒酒或不超量飲酒也可降低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

====================================================================

My Medical Choice 〈我的醫療抉擇〉

By ANGELINA JOLIE Published: May 14, 2013, New York Times

Translated by: 鄧福真教授,Dr. Furjen Deng

我母親與卵巢癌對抗了近十年,在56歲時去世。她努力對抗癌症是為了能看見和親手抱著她的第一個孫子。我的其他小孩沒有機會能夠認識和經歷這麼一位慈祥和疼愛他們的祖母。

我與小孩們經常談到「媽媽的媽媽」,我也經常要向他們解釋帶走他們祖母的疾病。他們總是問這個疾病是不是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總是回答他們不要擔心,但是事實上我帶有不好的遺傳基因- BRCA1的突變,這個突變大大提高患乳癌和卵巢癌的機率。我的醫師告訴我,雖然每一位女性的患乳癌的風險不一致,但是有BRCA1基因突變的我有百分之87的機率會得乳癌和百分之50的機率會得卵巢癌。事實上,只有少數的女性帶有突變的遺傳基因。但是帶有此突變基因的女性,得乳癌的機率是百分之65。

當我知道這些事實後,我決定先發制人,盡量降低患乳癌風險。因此我決定接受預防性雙乳切除手術,先做雙乳切除手術是因為我得乳癌機率比較高且此手術加上重建手術比較複雜。(報導指出Jolie女士在乳房重建後將會做卵巢切除手術。)

四月二十七日,我完成乳房切除和重建手術,在近三個月醫療過程,我能夠在保密下進行且仍能正常的工作。

但是我現在把這段過程寫出來是希望藉我的經驗讓更多的女姓們受惠。癌症這個字仍然造成許多人心中的恐懼和深深的無力感。但是今日的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血液檢查來預測一個人得乳癌或卵巢癌的機率,並進而採取行動來預防它們的發生。

我的全部醫療過程開始於二月二日。先進行一項「Nipple Delay」手術,此手術是要確認我的乳頭下的乳腺管(breast ducts) 是否有疾病。接受延遲保留乳頭手術,在乳頭旁割開小切口,切除乳腺管,並接受活組織切片,乳頭會依靠皮膚周圍的血管供血,以防壞死。 這個手術雖然造成一些疼痛和瘀青,但是它提高保存乳頭的機率。

兩周後切除乳腺組織,並置入臨時膨脹器(temporary filler),一般會用鹽水袋,並注水撐起水袋,整個過程歷時8 小時 ,當我醒來時,我的胸部掛著導引管和皮下放置擴張器(expander)。 看起來像科學夢幻電影中的一幕,手術幾天後我便恢復正常生活了。

九個星期後,進行最後一次手術,把乳房替代物 (implant)植入胸部,重建乳房。過去幾年醫療科技在乳房重建有很多突破,因此重建的乳房也可以非常美麗的。

我寫這些是要告訴其他女性,要不要做乳房切除手術,是一件不容易做的決定。但是我慶幸我做了這個決定,這個決定讓我得乳癌的機率從百分之八十七降至百分之五。同時,我也可以告訴我的小孩們,他們毋須害怕乳癌會奪去我的性命。他們沒看到什麼令人不安的。他們所見的只是我身上的一個小疤痕,所有其他的仍是我 – 他們的母親,從前和現在都一樣,沒有變。他們知道,我很愛他們,我會為了能與他們更長久在一起,會在所不惜的做任何事情。就個人方面,我不覺得自己少了女人味。對於能夠作出一個無損我女性氣質的重大決定,我感到自己有力量。

我很幸運有一位愛我和支持我的伴侶(Brad Pitt)。 對有伴侶要經過這些手術過程的人,你們在整個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在Pink Lotus Breast Center的每一次醫療手術,Brad 總是全程陪伴。我們嘗試在過程中一起苦中作樂。我們知道這一切是為我們的家和為我們的孩子們而做的,事實上,這個過程中讓我們變得更加親近。

對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女性同胞們,希望我的故事幫助妳瞭解妳有選擇的權利。我要鼓勵所有的女性同胞們,尤其是有乳癌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們,積極尋找有關這方面的資訊或諮詢專家的意見,評估妳的風險,然後做一項正確的選擇。 我知道有很多其它替代手術的另類療法,當時機恰當時,我會把我自己的治療方案在Pink Lotus Breast Center 的網址上公佈,希望對其他女性同胞有所幫助。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每年大約有458,000人因乳癌而去世,大部分發生在低和中收入國家。因此,不管這些人的經濟狀況,家庭背景,和來自何地,我們應該努力讓更多女性能接觸基因檢測和預防性治療方案。檢查是否帶有BRCA1和BRCA2 遺傳基因突變的費用在美國至少要三千美金,這個費用對大多數婦女而言仍是一個挑戰。 公開我的故事的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女性同胞仍不知道她們活在癌症的陰影下。我真誠的希望,她們會像我一樣做基因檢查。如果檢查結果和我一樣,屬於高危險羣者,知道她們有選擇的權利。

人生充滿許多挑戰,我們不應該畏懼那些我們能夠正面迎擊和控制的挑戰。

Angelina Jolie 電影名星和導演

附註: BRCA1 和 BRCA2 是屬於一種抑制乳癌腫瘤的基因(tumor suppressor)。當這些基因發生突變(mutation)時,會導致遺傳性乳癌和卵巢癌的發生。不是所有的突變都是不好的,但是當遺傳了不好的突變基因,正如Jolie女士的例子,她比一般沒帶此不好遺傳基因的女性得乳癌的機率高出五倍。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總署的資料(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一般女性一生得乳癌的機率是百分之十二。

從飲食和生活習慣降低致癌率

許多研究報導指出,約1/3的癌症個案與吸煙有關,另外1/3的癌症個案與飲食有關。尤其是高脂肪、低纖維素的美式食物,使得致癌的危險性增加許多。今天許多衛生健康機構呼籲大眾,從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來降低致癌率。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AICR (美國癌症研究學院) 在分析全球4,500份有關飲食和癌症的研究報告後,於1997年發表了一份報告 “Food, Nutrition, and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食物,營養,和癌症預防的全面觀)。這份報告裡歸納了7項飲食準則是現今科學界對降低致癌率最好的建議。

1. 選擇一個以多種植物性食物的飲食Choose a diet rich in a variety of plant-based foods.
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含有自然成份可以幫助人體消除致癌物,避免它們促成癌症。科學家一再證明這些食物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其他有益的天然化合物,除了可以抗癌,它們甚至可以使形成癌症的過程迴轉。多吃五穀雜糧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取和促進通便,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少吃紅肉、含高動物性脂肪的食品、燒烤醃炸的肉類和精製的食品,因為動物性脂肪和防腐的添加物容易提高致癌的機率。

2. 吃多量的蔬菜,水果 Eat plenty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食用多量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肺癌,和咽頭癌。同時也可能預防乳癌,膀胱癌,胰臟癌,和喉癌。這些蔬菜水果裡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外,它們更藏有許多天然植物性化合物phytochemicals。許多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多重顏色、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有助於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因為這些蔬果裡所含的植物性化合物可以保護人體細胞免於傷害,並且可以促進免疫系統排除體內的毒素。這些天然化合物在人體內透過複雜的作用來抗癌。含「類葉紅素」(Carotenoids)多(例如:深橘紅、黃、紅、綠色)的蔬菜和水果具有抗氧化(anti-oxidation)的作用,可以保護正常細胞。科學家認為每天食用五個份量以上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讓你體內保持一個安全而有效的天然化合物成份。

一個份量對
a. 葉狀的綠色蔬菜而言是一杯(如一個棒球的大小),
b. 煮過的蔬菜而言是半杯(如半個棒球的大小),
c. 生的或煮過的水果而言是半杯,
d. 乾的水果是1/4杯(如一個高爾夫球的大小),
e. 100%純果汁而言是3/4杯。

3. 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重和體能活動 Maintain a healthy weight and be physically active.
肥胖和過重除了容易造成心臟病、腦溢血、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外,最近的研究顯示肥胖也提高大腸直腸癌及停經婦女得乳癌的機率,同時容易造成胰臟癌、腎臟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因此,固定的體能活動能夠消耗飲食過多的熱量,保持合宜的體重,促進體內的機能發揮健全的功效。有些健康機構建議每週最少有五天每天有30分鐘以上的中度運動(例如:快步走、騎車、有氧運動、整理庭院),此外每週至少有一次60分鐘以上劇烈的運動(例如:爬山、健行、打球、游泳、跑步)。另外,食量要控制,不要吃過量。同時也要慎選食物,少吃高脂肪和高熱量的垃圾食物。

4. 如果喝酒時,要適量 Drink alcohol only in moderation, if at all.
小量的酒可以預防心臟疾病,但如果你沒有飲酒的習慣,你可以選擇其他的方法來預防心臟病而不要開始喝酒。飲酒過量會容易造成口腔癌、咽頭癌、喉癌、食道癌、和肝癌,同時也可能提高大腸直腸癌和乳癌的機率。女人飲酒每天不宜超過一個份量,男人飲酒每天不宜超過二個份量。一個份量是12oz的啤酒,或5oz的葡萄酒,或1.5oz的烈酒。

5. 選擇低脂、少鹽的食物 Select foods low in fat and salt.
高脂肪的飲食可能容易導致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和前列腺癌。要避免的脂肪包括飽和性脂肪saturated fats (例如:動物性脂肪animal fats)和轉化的脂肪trans-fats (例如:加工氫化的植物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AICR建議減少上列脂肪的攝取,但可攝取適量的單元不飽和性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s (例如:橄欖油olive oil,芥菜子油canola oil)。鹽漬的食品容易造成胃癌,因此不宜多吃。

6. 注意食物儲存和烹飪時的安全 Prepare and store food safely.
在高溫火燄下燒烤肉類容易在肉類的表面形成致癌的HCAs(heterocyclic amines不規則多環胺類化合物)。同時,動物脂油滴在火燄裡冒煙容易形成致癌的PAH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因此,常吃燒烤的肉類容易增加胃癌、大腸直腸癌的機率。烹煮肉類時,宜採用其他不與高溫火燄直接接觸的方法(例如:燉、煮、炒),先去除多餘的脂油,或在烤架上鋪鋁箔避免火燄直接接觸肉類。醃製、煙燻、加硝的食品如火腿、香腸、臘肉等,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更是不吃為妙。油炸的東西也當避免。發霉的食物也不要吃。

7. 戒菸和禁用任何菸草製品 Do not use tobacco in any form.
根據統計,1/3的癌症個案都是因為使用菸草製品造成。使用菸草製品是造成肺癌主要的原因,同時也容易造成口腔癌、喉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因此,戒菸是避免這些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些政府機構提供戒菸計劃給希望戒菸的人。如果你吸菸或使用任何菸草製品,為了你自己和那些與你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同事的健康著想,要早日戒菸。

維生素D不足,疾病上身

胡紹菲/營養師

維生素D早在1919年即被發現,大家只知它有助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的健康,一旦嚴重缺乏,孩童易得軟骨症(rickets)。但在最近10年,有關維生素D的研究報告不斷出爐,科學家指出維生素D不足其實和其它多種疾病都有關;包括心臟病、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糖尿病、抑鬱症和一些癌症等。

我們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因年齢而異,美國醫藥學會在10年以前建議50歲以下每日需200單位(IU),51至70歲需400單位,達到71歲以上則需600單位的維生素D;而每天攝取總量不應超出2000單位。但是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以上的份量大都只够維持骨骼的健康,並不足以預防或治療上述和缺乏維生素D有關的慢性疾病。哈佛大學公衆健康營養部門主任認為中老年人每日約需1000單位的維生素D。美國醫藥學會將在2010年公佈最新的維生素D曰需量,預料會提高其數量。

維生素D又稱陽光維生素,皮膚經日光照射而產生。至於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有:添加維生素D的豆奶、果汁、乾穀片(cereal)、牛奶和其它乳製品、深海魚、蛋黃和蘑菇等。此外,也可服食維生素D以補充所需。消費者宜選購註明D3(cholecalciferol)的這類,因它較易被人體所吸收。

统計數據顯示,許多人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均偏低,以至對健康造成威脅。您的含量是否正常?不妨就去作這項 “25 -hydroxyD” 的血液測試吧。

(原文曾刊在 World Journal 養生版 – 11/18/2008,蒙作者允許在此刊登。)

認識B型肝炎的重要性

龔振成

最近我認識一位50多歲的男士,他告訴我十幾年前他在一次驗血時無意中檢查出他是B型肝炎帶原者,州政府健康局因此通知他要注意,免得把B型肝炎傳給其他人。他說他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他會是一位B型肝炎帶原者,一直到幾年前他參加一場B型肝炎的講座,他才知道B型肝炎可能由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傳給新生嬰兒,或因性交、使用消毒不夠徹底的針頭、或共用染血的刮鬍刀或牙刷而感染。他說或許他母親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小時候在台灣生病時常常在診所裡打針,可能因此感染了B型肝炎。

他說那場B型肝炎的講座讓他對B型肝炎有更清楚的認識。原來肝炎病毒分A, B, C, D, E型等,其中B、C、D型肝炎病毒會導致慢性肝炎及肝硬化;B、C型可能引起肝癌;A、E型則只會引起急性肝炎。華裔中,以B型肝炎最普遍。多數B型肝炎的感染沒有症狀;少數有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疲倦、噁心等症狀,嚴重患者會出現茶色尿、黃疸。感染B型肝炎之後,若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反應者,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表示肝炎病毒持續存在體內。帶原者不一定有症狀,病情之輕重因患者的年齡、性別、免疫力而異。有10-15%的華人在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無法產生抗體,因而成為帶原者。持續帶原六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帶原者。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並且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那位講座的講員也是一位肝癌手術專家,他說,他曾經看到許多壯、中年的人到他那裡尋求幫助,其中不少都是平日生活忙碌的男士,由於不了解B型肝炎的危險性,也忽略定期檢查,等到肝腫瘤都大到無法開刀時才去看他,他也無能為力了。因此他強調B型肝炎帶原者應每半年做一次「甲型胎兒蛋白」(AFP)及肝功能驗血檢查,每年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來早期偵測肝癌或肝硬化。因肝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但若藉著這些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通常治療效果不錯。有一部分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因病毒活性很高或肝臟已經受損,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B型肝炎的病毒。因此B型肝炎帶原者一定要找肝臟專科醫生作定期追蹤檢查。B型肝炎帶原者能夠與平常人一樣上班、上學或從事日常的活動,但不要喝酒,亂吃藥,或吃生蠔(因生蠔可能帶菌讓B型肝炎病毒惡化導致肝衰竭)。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倘若罹患癌症需要化療,也應當讓腫瘤科醫生知道病史,看是否要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以避免B肝病毒大爆發所導致的肝衰竭。

那位講員又說,驗血檢查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唯一能夠確定患者是否有慢性B型肝炎的方法。未曾感染B型肝炎的人,即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驗血檢查都是陰性者,應儘速注射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疫苗注射要6個月裡打完3針,再驗血檢查是否產生抗體。現在新生嬰兒在出生後都馬上接種第一針B型肝炎疫苗並在6個月內完成其餘兩針,因此已經大大地降低新生嬰兒的B型肝炎感染率了。

由於B型肝炎又稱「隱形殺手」,因此華人B型肝炎的宣導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北美各地的華人可與你的家庭醫生、當地的衛生所或公立醫院洽詢或到史丹福大學的亞裔肝臟中心的網站 http://liver.stanford.edu/ 瀏覽B型肝炎的英文資訊。想看中文B型肝炎資訊的華人可到「好心肝全球資訊網」 http://www.liver.org.tw/ 瀏覽。了解B型肝炎並採取正確的行動可以保護自己以及你所愛的親人。